福州

福州人过清明节有啥讲究?

美食杂谈

    4月是清明节,福州人过清明节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?听听民俗专家方炳桂是怎么说的吧。

    扫墓要关照先人“邻居”

    方炳桂说,福州人有句老话叫“金厝边,银乡里”,意思是要重视邻里间的和睦。福州传统观念认为,一个人的安葬之处就如同他死后的住所,若旁边安葬有其他死者(无论他们生前是否相识),就相当于他死后的“邻居”,也要讲究“邻里和睦”。

    因此,福州人清明节为自家的先人扫墓后,通常还要关照一下相邻的墓地。若这些墓地还没有人扫过,就要为其象征性地锄些草、擦些灰。这虽然看似有些迷信,但其实是对其他死者及其后人的一种尊重。

    “褒褒粿”和光饼不能少

    福州人扫墓的供品有两样不能少,就是“褒褒粿”(也叫“清明粿”)和光饼。方炳桂说,“褒褒”取自福州方言的谐音,有褒扬先人之意。以前清明节前后,福州家家户户都要做“褒褒粿”,如今许多小吃店都有出售这种食品。

    “褒褒粿”是用一种俗名为“褒褒草”的野菜捣烂压成青绿色汁液再渗入米浆内揉成粿皮,以枣泥、豆沙、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的。

    福州人清明节除了祭奠自家先人,还不忘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,因此供品中总有光饼。

    扫墓后要压纸插松柏枝

    福州人清明节扫墓的最后一道程序是压纸。扫墓后在墓头上压一些冥钱纸,表示此墓已有后人祭扫过,向路人告知:在此安息的先人后继有人。离开墓地前,人们还要折一些松柏枝带回去,插在家门口,告知他人已履行了为祖先扫墓的责任。

延伸阅读

找美食,上78! 福州饱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

关注我们